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第三批):海洋生態效益與海洋經濟發展的雙贏路徑——威海市海草床修復
近日,省自然資源廳印發《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第三批)》,甄選14個典型案例在全省范圍內宣傳推廣。本期聚焦《海洋生態效益與海洋經濟發展的雙贏路徑——威海市海草床修復案例》。[詳細]
                近日,省自然資源廳印發《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第三批)》,甄選14個典型案例在全省范圍內宣傳推廣。本期聚焦《海洋生態效益與海洋經濟發展的雙贏路徑——威海市海草床修復案例》。[詳細]
                作為海洋科研名城,青島市始終將提升海洋科技策源能力視為核心優勢。《全球海洋城市競爭力指數報告(2025)》中,青島在全球60個海洋城市中總排名第16,其中科技創新排名第8。[詳細]
                近年來,威海榮成市以“向海而生”為發展理念,推動海洋經濟在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深度融合中煥發新活力。[詳細]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批復支持青島國際郵輪港區開展國家級重大課題研究,此舉旨在探索郵輪母港消費設施建設與場景提升的“青島模式”,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研究空白,為行業提供可復制的實踐經驗。[詳細]
                海洋,是山東發展的最大動能、最大優勢和最大潛力所在。山東聚焦做強做優做大海洋產業、強化海洋戰略科技力量、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等重點領域,海洋人才成為破題關鍵。[詳細]
                海洋,覆蓋地球70%以上的面積,是孕育生命的搖籃、聯通世界的紐帶、促進發展的平臺。在競爭與合作并存的全球格局下,如何探尋海洋發展的共贏之道?答案在深藍實踐中顯現——山東踐行“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拓展多邊海洋合作,提高海洋開放層次和水平,釋放“海上山東”潛力。[詳細]
                山東省海洋局局長王仁堂在新華社近日推出的“中國經濟圓桌會”大型全媒體訪談節目中表示,山東將三管齊下持續釋放“藍色糧倉”潛力,為全國城鄉居民提供更多綠色安全的海水產品。[詳細]
                近日,《2025年第二批山東省海洋服務業重點項目擬支持名單》。[詳細]
                全球首艘15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交付運營;“瑯琊”海洋大模型實現溫度、鹽度等海洋要素高精度預報;1至5月,全省201個海洋強省建設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70.8億元……今年以來,山東的“海洋成績單”分外令人矚目。[詳細]
                東營擁有460余公里的海岸線和6000多平方公里的遼闊海域,油氣、巖鹽、漁業等海洋資源豐富,發展海洋經濟具備天然優勢。[詳細]